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超越時代的悲傷迴旋曲:賴志穎新作《理想家庭》
【書與人】 超越時代的悲傷迴旋曲 - 賴志穎談新作《理想家庭》
專訪◎葉佳怡
猶記得四年前,賴志穎(1981-)推出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匿逃者》, 當時他接受採訪,便提到自己將要出國深造,如今學成在即,他也推出了首部長篇小說《理想家庭》,彷彿為自己交出了另一份成績單。此次延續《匿逃者》的主要 精神,《理想家庭》也將重點放在人際關係,只是這次的範圍是家庭,並要讀者一同見證家庭的反覆生成與頹滅。
理想家庭:幸福亦或詛咒?
面對關係,賴志穎這麼說,「我著迷於人與人實際關係和社會規範之間的落差,而小說也是最好拿來探討或重組這樣的關係和衝突的載體。」正因如此,《匿逃者》中 的〈四重奏〉便處理了夫妻間有名無實的關係困境,〈蚰蜒變文〉中的女孩則對於形同祖父的照護者生出孺慕之情,卻始終找不到適合的社會規範供她放置情感。等 到了《理想家庭》,賴志穎更是大膽進行拆解,讓身為主角的魏雨繆因為得不到自己所愛的宋雲天,賭咒地要與他成為兄弟;接著他蓄意湊合自己父親與對方母親, 讓兩人成功變為名義上的親兄弟。
從這樣一個荒謬家庭為中心,賴志穎還向上追溯了被魏雨繆背叛的母親身世,再藉由宋雲天的女兒將故事延續到未 來,而這幾代家庭的特徵也非常明確:眷村中的大家族、城市中的中產核心家庭、水國荒城中虛擬破敗的家庭。雖然規模不停縮小,但無論是哪一代人,對家庭完整 都有維護的渴望。然而究竟是先有情感才維護家庭,還是因為必須維護家庭而生出情感,在這部小說中都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情感:虛構亦或真實?
《理想家庭》以虛實交錯的手法撰寫,其中故事或許藉由不同觀點描述、或許被魏雨繆以小說形式呈現、又或許藉由訃聞、歷史故事、資料照片和地圖等文本交相掩映。 對賴志穎而言,這是用來探索家庭形式最適合的手段,「這個互相掩飾的形式也象徵了主角們在家庭關係上不足為外人道的祕密。此外,我覺得多視角的書寫方式也 可以反映出一種時代氣氛,因為在這多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可能一次讀好幾種訊息。」「我覺得現代人應該很習慣這種形式才對。」
此種形式模糊了視角、認知與虛構的界線,放在小說這種本質為虛構的形式中,更是幫助賴志穎梳理「倫理」這龐雜的概念。「小說本身是個安全的空間,在小說裡發生的事情並不真實,所以各種關於倫理或人性的實驗都可以放在小說裡,可以進行各種想像。」
此外,小說雖暗示了時代背景,但細節並不明確,彷彿法國作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1956-)的《無愛繁殖》。《無愛繁殖》的背景雖然有所本,但如同成英姝所評,卻是「跳躍出社會性的角度,而採取生物性、物理 性的角度」寫成。於是同樣在背景模糊的過去與未來之間,《無愛繁殖》以全新眼光觀看60年代的嬉皮世代,還用物理性的粒子概念全面解構生物性的繁殖功能, 並以此辯證存在主義;《理想家庭》處理的則是倫理辯證。有趣的是,賴志穎也以自己的方式融入生物概念,且希望以此開發出觀照人類心理狀態的全新視角。
「幼態持續」
在賴志穎的作品中,生物性元素本就隨處可見,如〈獼猴桃〉中因為感受母親癌症苦楚而有「男性女乳症」的主角,便是以特異疾病串連身體與心靈的感知。不過在 《理想家庭》中,他則是以「幼態持續」做為重要隱喻。在生物學上,「幼態持續」是一種使特定生物得以進化的特徵,比如人類和猿猴類,在幼年時期都有「少 毛」及「大腦持續成長」的特徵,但人類因為「幼態持續」,所以成長為比猿猴更進化的成體。賴志穎將此特徵對應到《理想家庭》中,進一步展現了新的文學層次。
在故事一開場,我們便知道魏雨繆的母親進入了「幼態持續」的狀態。她因為家庭崩解的巨大衝擊而退化為嬰孩,然而,賴志穎這麼寫的態度並 不消極。「我對幼態持續的概念還滿正面的,我覺得那是一種沒有社會化的象徵。而小說中的母親拒絕和社會有效溝通,也是一種反社會化的表現。」
於是,如果以表面上的角色邏輯來談,這是一種悲劇性的結果,但如果從隱喻層面來讀,這便是一種對於外在定義的反抗。這位被稱為「她」的女人雖然被剝除了身為 母親的實際身分,卻進化為瘋狂先知的角色,彷彿希臘悲劇中的卡珊卓拉(Cassandra)。「她」不但在故事最後看透似地說出自己和宋雲天太太的命運, 還以自身之毀壞象徵農業時代家庭秩序之毀壞,更以自身的瘋狂象徵「理想家庭」的瘋狂。如果繼續往文本外翻轉,「幼態持續」也反映了賴志穎看待小說創作的態 度,「我們常說創作者要對世界抱持著好奇心,這好奇心或許不只是對新奇的事物,最能帶給人共鳴的是對於我們熟知習以為常的事物。」「如果說創作是因對事物 抱持的好奇心而幼態持續的話,以這樣的觀點論述,我想是合適的。」
至於未來,在不被海淹沒的地方
《理想家庭》的結尾在近未來。無論哪個時代,描寫近未來的作品都帶著衰頹之氣,彷彿預言現世埋下的禍因在未來結實。著名的反烏托邦作品《一九八四》就反映了當 代恐懼,預言集權主義極度強化的未來光景。在《理想家庭》中,近未來的海島處境則是海平面上升,許多危樓泡在海水裡,關於這項背景,賴志穎的解釋也反映了 類似的憂慮,「環境科學也算是我除了微生物學之外的第二本業,我上過太多課都是和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有關。因此未來長那樣對我來說非常自然。」
在這樣不停逼近的海水中,科技建立出極致虛擬的世界,困境卻無新解,「每一代人幾乎都在為七情六欲的問題打轉,每一個新的人,都得在這上面從頭開始打轉,毫無世代的累積,我們的科技一直進步,卻也解決不了這些最根本的問題。」這些世代重複的悲劇雖然形式有異,但核心卻都響著超越時代的悲傷迴旋曲。只是無論海 水如何進逼,仍未被海水吞沒的人們總要繼續逃亡,盡力尋找倖存的可能。
至於文本之外,賴志穎近年嘗試了一些喜劇類的作品,但目前還在摸索方 向;由於跨海留學的緣故,他也累積了屬於留學生經驗的小說素材。「其他的,關於台灣歷史的題材我也一直注意,但資料蒐集還是得回台灣做。」方向清晰,善於將歷史融入小說的他仍然堅持這條路。看來只等從學成,他便會找機會埋入最愛的史料,繼續背負著海、繼續朝生之所在逃亡。 ●
原文連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